近日,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表的研究報告,中國上海首次報告了最初在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據報道,《中國疾控中心周刊》研究報告顯示,該病例是一名23歲的女學生,近期從英國乘飛機返回上海,12月14日檢測出新冠病毒呈陽性,當晚被轉移到醫院隔離。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2月12日,即她飛回中國的前兩天,新冠檢測結果呈陰性。報道稱,她回憶自己在公園里跑步時沒有戴口罩、等待登機時曾摘下口罩吃飯喝水,這些都可能導致自己被感染。
12月24日基因測序結果顯示,該病毒株與此前檢測到的病毒株不同,經進一步研究證實,斷定該患者帶有早前在英國發現的變種病毒。
報道稱,為盡量減少變異病毒傳播的風險,上海已采取了多項措施,包括加強對患者密切接觸者的追蹤等。
據此前報道,當地時間12月19日,英國首相約翰遜說,早期證據顯示新冠病毒變異后傳播性比已存在病毒毒株高出70%,且在倫敦以及英格蘭南部地區快速傳播。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20日表示,變異新冠病毒的傳播已經失控。
在12月24日的外交部發言人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汪文斌表示,近日英國宣布發現了變異的新冠病毒毒株,并已將有關信息通報了世界衛生組織,多國也宣布對英國采取關閉邊境、停飛往返航班、禁止英航班入境等措施。考慮到變異病毒的特殊性及可能產生的影響,為保障中外人員健康往來,經過充分評估,中方參考多國做法,暫停中英間的往返航班。中方將密切跟蹤有關情況,并視情動態調整相關管控措施。
世衛組織:新冠病毒有四種變體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世衛組織正式通報了新冠病毒自出現以來的主要變異情況,包括四種變體。
2020年1月底至2月初
新冠病毒出現D614G突變,隨后逐漸取代了最初發現的毒株。到2020年6月,該變體成為全球范圍內主要傳播的新冠病毒類型。研究表明,與初始毒株相比,該變體的感染性和傳播能力都更高,但不會引起更嚴重的疾病,也不會影響現有的診斷、治療、疫苗和公共衛生措施的有效性。
2020年8至9月
丹麥發現一種與水貂相關的新冠病毒變體,被丹麥相關部門命名為“Cluster 5”,具有此前未曾觀察到的變異。根據丹麥進行的初步研究,令人擔憂的是,該變體可能減少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后所產生的免疫保護的范圍和持續時間,相關評估仍在進行。目前丹麥僅在9月發現了12例人體感染此變體的病例,該變體似乎并未廣泛傳播。
2020年12月14日
英國向世衛組織報告了一種被命名為VOC 202012/01的新冠病毒變體,最初出現在英格蘭東南部。初步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該變體具有更強的傳播力,但其導致的疾病嚴重程度(以住院時間和28天死亡率評估)及再感染情況并沒有變化,大多數診斷工具不受影響。截至12月30日,世衛組織六個區域中已有五個區域的其他31個國家和地區發現了此種變體。
2020年12月18日
南非檢測到一種新冠病毒變體,出現了N501Y突變,南非將其命名為501Y.V2變體,該變體正在南非三個省中迅速傳播。盡管此前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也有N501Y突變,但分析表明其與南非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是不同的變體。11月16日之后的一周內,南非衛生部門在常規基因測序中發現,這種變體在很大程度上已取代了在東開普省、西開普省和夸祖魯-納塔爾省傳播的其他新冠病毒。
初步研究表明,該變體與更高的病毒載量有關,可能會增加傳染性,但尚無證據表明其會引起更嚴重的疾病。還需展開進一步調查,以了解該變體對病毒傳播、診斷、疫苗等方面的影響。截至12月30日,南非以外已有四個國家發現了該變體。
世衛組織表示,受變異新冠病毒影響的國家正在展開流行病學和病毒學調查,以了解其流行程度,英國和南非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基因數據也已被分享。世衛組織同時指出,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所有病毒都會隨時間推移而變化,大多數變異不會導致病毒傳染性增加,有時甚至會限制其傳播。隨著人與動物感染頻率的增加,病毒變異的可能性也會上升。
世衛組織同時強調,雖然初步評估顯示英國和南非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不會增加疾病嚴重性,但其會導致更高的發病率,產生更多住院及死亡病例,所以需要采取更嚴格的公共衛生措施來控制這些變異病毒的傳播。世衛組織還建議各國增加對新冠病毒的常規基因測序,以更好地了解病毒傳播并監測變體。
來 源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刊、中國日報
精品展示